首页 > 建言献策
李宝聚委员: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
 发布日期: 2023- 07- 18

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、生物技术、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,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,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,跨越时空,拓宽发展边界,涵盖设施种植、设施畜牧、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。设施农业已成为城乡居民菜肉蛋奶等各类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来源,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占食物消费总量的41%,其中30%是设施生产,设施蔬菜产业为保障“菜篮子”稳定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;全国肉类、禽蛋、奶类70%由规模养殖场提供,设施渔业养殖产量占水产品养殖产量的52% 。

同时,目前的设施农业,特别是设施种植业,也存在着一些问题。例如,部分地区发展设施种植业的区域不合理,经常遭受极端温度、水、风等自然灾害;有的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地区设施结构类型,光热性能不合理,与当地资源禀赋及劳动力结构不匹配;有的贪大求洋盲目引进国外设施装备,投入大、运行成本高、生产效益差。整体装备较为落后,设施种植机械化率仅为42%;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面积占比在70%以上。设施畜牧和设施渔业总量不足,水产设施养殖池塘与传统网箱等装备老旧问题普遍存在。此外,绿色转型任务较重,集约生产有待加强,配套服务较为滞后,要素保障支撑不足,缺少全链条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补贴、农业保险、定向投资,导致产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弱,难以获得发展资金,影响经营主体投资积极性,这些都是面临的困难和挑战。

首先,要明白,发展设施农业不是随意扩大设施农业的面积,而是要把产需平衡作为前提,把市场供需摸细,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提质增效。发展现代设施农业,要有适合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才能获得最大效益,一些技术和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以借鉴,但不能不考虑环境和资源特点完全照搬,推动现代设施农业绿色发展,要把握低能耗、低成本、生态安全、高效高产的内涵,认准方向,因地制宜。

第三,发展设施农业,不仅要解决保供问题,还要带动农民增收。各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,要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引导和推动土地有序流转,发展设施农业适度集约化规模经营,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到、办不好的问题。帮助农民做好产销衔接文章,由“产得好”向“卖得出、卖得好”转变。同时,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,要畅通金融支持渠道,改善金融服务,加强项目融资谋划。要顺应经营主体需求,针对自然、市场等风险,发展设施农业专用保险产品。

(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)